5月10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车保姆”、“卫士”志愿者小分队走进社区,学生走进奔驰、宝马等汽车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校园公益组织“百川公益志愿者协会”带着志愿服务走进农村,学校组织同学们走进企业与优秀校友切磋技艺……精彩纷呈的活动彰显了职业教育新的时代风尚。
一直以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其倡导“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友”的“四走进”活动坚持多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四走进”活动增添了一个精彩注脚。那么,在2014年吉林省校园文化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的“四走进”活动具体是如何开展的?传达着怎样先进的办学理念呢?就让我们走进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去了解一下。
锁定学生成长 彰显办学特色
从1979年建校以来,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终以培养汽车产业接班人为己任。而“四走进”活动,是学校坚持办学特色与学生成长目标和需求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民族自主汽车前沿的行业动态,树立起为民族汽车工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努力实现学生自己的汽车梦、中国梦,这是学校倡导的“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友”活动的根本目的。
于是,我们看到学主走进德国五大汽车公司(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以及法国米其林、日本丰田、一汽大众、中国平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合作,依托汽车特色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让同学们能走进企业第一线,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也能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汽车专业类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社区服务,学生专业特色与百姓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性学习能力;同学们走进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国情、了解民生,关注留守儿童及老人,关注农村贫困群体,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切实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把同学们的公益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而同学们走近优秀校友学习、生活,榜样效应,让同学们从他律教育完成自律教育。
实践成果显著 成为精品项目
以“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友”为载体的实践育人工作,由于注重实践内容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已然形成多个品牌项目,参与人数众多、汽车文化特色突出、社会评价良好,同学们在活动中夯实了专业技能,锻炼了能力,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走进企业”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一方面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专业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也得到了企业的信任,很多人都能在毕业后得到实践企业的邀请,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同学刘超,作为赴企业实践的优秀学生代表,获得了“2013年度吉林省十佳大学生”的称号,并获得时任省委副书记竺延风的亲切接见。
在“走进社区”社会实践中,学校特别成立“车保姆”、“车卫士”两支志愿者小分队,深入长春市部分社区,定期、定点为社区百姓普及汽车养护、维修、操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现场解决居民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常见等问题,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川公益志愿者协会”,这是学校提出的以社团为载体的终身公益服务计划,该社团成立三年以来,注册会员已经达到800余人,开展公益项目30余个,筹集公益物资百万余元,并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该协会第一任会长罗百川同学在2013年也获得了“长春市十佳大学生”称号,并先后两次获得“中国自强之星”提名奖;2014年获得第十二届“感动吉林”候选人物称号。
在“走进农村”社会实践中,“百川公益志愿者协会”多次带着志愿服务走进各地农村,通过人户调查的方式慰问贫困家庭,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近千名,并为部分贫困乡镇小学筹募物资近10万余元,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在“走进校友”的社会实践中,邀请优秀校友与同学们面对面,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现阶段“想知道,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优秀校友帮助学生分析现阶段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趋势,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借鉴。学校将部分校友的136个成功案例编写为《成才之路》一书出版,供学生学习参考。
“四走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点燃,专业兴趣小组如创意工作室、油泥模型工作室、工业机器人小组、礼仪社团联社等层出不穷,学生的自律学习模式已经形成……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围绕实践育人体系开展的以“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友”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逐渐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汽车职业人,为实现汽车的“自主中国梦”努力奋斗!
摘自《新文化报数字报》201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