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红旗工匠”自主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汽车产业发展,聚焦“自主汽车”培育“自主人才”,培育了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汇贯通,双线共育岗位紧缺人才。校企联合打造“红旗工匠”标准体系、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创建了红旗工匠素质模型,成为中国一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标准遵循,“红旗工匠”成为自主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代名词。2022年,《新时代“红旗工匠”培养体系创新实践》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衍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二、坚持“教培一体”办学特色
学校聚焦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深化科产教一体化办学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了“一赋能二领航三辅航”六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共建会商机制,协同管理,共同开发课程,走出了一条课程“产自”工厂、师生“变身”师徒的高端人才培养之路。与中国一汽联合开展“一岗双徒轮换,一徒双师培养”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通过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红旗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3000人。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助力一汽集团转型升级。2022年《企业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班组长型人才“教、练、传、评”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形成中外融通先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AHK等项目,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发展生态,构建了“一赋能二领航三辅航”六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021年,学校牵头汽车制造领域国家职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参与汽车交通运输领域多个专业国家职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与一汽集团共建一汽大学,联合开展“红旗工匠”培养项目,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新时代红旗工匠课程体系,实现了校内与校外、职前与职后、教学与培训的有效衔接,满足企业对高端复杂技术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绝大部分在复杂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工作,受到企业高度好评。2022年,《中德先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被评为吉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双通结合”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三课融合”实体化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构建多层次多学制培养体系
学校依托吉林汽车职教集团,坚持以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加强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整体设计和体系化部署,在管理、标准、课程、师资以及评价等方面实施五个贯通,构建了政行企校协同推进的育人新模式。2022年,《“三协同、六贯通”中高职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面向汽车产业紧缺型人才需求职前职后贯通式学徒制培养研究与实践》分别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五、创新红旗工匠文化育人模式
学校深度汲取自主汽车文化“自力更生、勤奋创业”的实干精神,劳模工匠文化“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红色文化“对党忠诚、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和大学文化“求实批判、进取创新”的理想志向,秉承“服务汽车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全方位构建了“红旗工匠”文化育人新格局。《“五课堂联动”文化育人实践研究》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政行企校”协同培育汽车产业工匠之师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