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汽专骄傲|我校优秀校友冯斌、杨永修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28 03:38:27浏览次数:63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及获奖名单,397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197名职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297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我校优秀校友冯斌、杨永修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冯斌:模具制造的创新“达人”

冯斌

冯斌,197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9月毕业于一汽高级技工学校(2000年并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模具钳工专业,现任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卡车厂薄板冲压车间模具钳工班长,高级技师。曾获“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优胜一等奖,先后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一汽解放产销屡创新高,卡车厂年产整车16万辆,冯斌所在的冲压车间生产压力巨大。冯斌发现车间里双动压力机由于结构复杂、精度低、动作慢,严重影响生产产能,为解决生产瓶颈,他驻扎在生产一线,刻苦钻研,加班熬夜,最终研制出大型双动式拉延模具改造技术。通过改造横展,冲压车间生产线整体产能相对于传统工艺提升两倍以上,平均每年节创产值超3000万元。由于车间生产任务重,工作负荷大,人工资源一直是车间的难题,冯斌的手工线模具自动退料装置改造项目,通过在模具上增加回程挂钩装置,实现零件自动下滑,完成了模具的自动退料功能,最终实现生产节拍每分钟2次提高到每分钟5次,单台减少1人,该项目还获得上海国际发明展金奖。

冯斌

此外,冯斌先后解决了J6型解放卡车左右车门外板表面暗坑、左右侧围外板翻边开裂、前保险杠成型开裂等质量难题15项,完成后纵梁支架及前后保险杠支架等多套工序合并项目、J6卡车后围外板拉延模具表面置换项目、左右侧围外板转线生产项目等技术攻关12项,消除模具生产安全隐患130项。他发明的“凸凹模光线检测法”“凸凹模样板研配法”“凸模交替研磨法”“刃口精密研磨法”等多项实际操作技术被推广横展至整个模具维修及制造行业,其中“模具凸凹度检测仪”“手工线模具自动化退料装置”和“大型双动式拉延模具改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先后三次获得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与此同时,冯斌带领他的劳模工作室团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团体冠军和多个个人优胜奖。团队成员在他的帮助下,有20人以上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多人荣获吉林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长春工匠”等荣誉称号。2020年,冯斌工作室被评为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及国家级重点双创工作室。

杨永修:数控界的“多面手”

杨永修

    杨永修,198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现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试制所试制车间数控加工中心高级技师。2016年9月被我校聘为数控专业兼职教师。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第三名,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第五名;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行业工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青年工匠、吉林省技术创新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6项荣誉。202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永修能够熟练操作西门子、发那科、海德汉三大数控系统、具备多款CAM软件编程及多台数控设备操作和复杂刀具设计改制等多种技能。近年来,杨永修主要承担红旗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先后完成了30余项国家级、集团级重点项目的试制任务,累计攻克130多项技术难题,节创价值1200多万元。

杨永修注重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先后完成技术资料总结23篇,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8项,其中4项创新成果在国家发明展中获得3银1铜,1项获长春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杨永修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员资质,曾在国家技能大赛中多次担任裁判员和技术指导,2020年在全国首届多工序技能决赛中被评为国家优秀裁判员,在全国振兴杯决赛中被吉林省团委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杨永修

杨永修数控加工师徒工作间,围绕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开展快速试制、集成制造等多项试制技术研究,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自2016年以来,杨永修工作间累计培训710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60多项,培养12名徒弟,团队成员获得集团级以上荣誉64项,其中国家级荣誉23项,为集团公司培养、储备了更多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汽车产业人才,我校校友冯斌、杨永修将技术做成艺术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长汽高专人学习,希望汽专学子像他们一样,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劳动模范。


撰稿/审编:党委宣传统战部


上一篇:下一篇: